黎巴嫩垃圾長河堆積8個月 政府終決定運回堆填區 遭批評原地踏步

本月初多個國際媒體報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內出現延綿數十公里長的垃圾長河,令國際嘩然。當地市政府終於在上周六(19日)起清理已堆積達8個月的垃圾長河。

自去年7月起,貝魯特使用的主要堆填區因爆滿而關閉,而市政府並無提供其他辦法處理廢物。承辦商於是將垃圾被堆在城內,短短數月便形成白色垃圾袋長河,臭氣薰天,更引起連場衝突。

然而所謂解決辦法,僅是重開原有堆填區,並計劃再開設兩個新堆填區,為期4年。政府被當地關注團體批評為原地踏步,垃圾危機並未解除。

「政府將我們帶回原點」



經過8個月爭持,政府為解決燃眉之急,決定先重開位於首都南部Naameh堆填區最少2個月,並決定在4年內再開設兩個堆填區。Naameh堆填區早於1997開設,由一開始已被定為「臨時堆填區」,卻「臨時」了近20年,更是當地最大堆填區。直到上年7月,堆填區才按原定計劃關閉。

附近居民對重開堆填區十分不滿。另外兩處計劃開設堆填區的地點為Burj Hammoud及Costa Brava,其中Burj Hammoud為貧困的阿美尼亞新移民聚居處。現時,城內堆積的垃圾達到30萬噸,加上市民繼續製造新垃圾,有意見認為再開兩個堆填區亦未必能夠應付。




Photo Credit: Bilal Hussein/AP/達志影像







「將垃圾堆填,本來就是危機的源頭。」國際廢物回收處理企業Cedar Environmental行政總裁,環境及工業工程師Ziad Abi Chaker向法新社表示。「現在的情況是,政府於過去8個月對問題視而不見,然後假裝問題從沒發生過,再將我們帶回原點。」

他表示,黎巴嫩本可回收9成廢物,但回收無利可圖,認為政府寧願與跨國廢物處理企業簽一張可讓貪污官員圖利的巨額合同。

政府曾建議運垃圾出國 成本相差無幾



這場垃圾危機不僅是公共衛生危機,同時反映當地市政府無能。去年8月,堆填區剛被關閉時爆發發生的暴力衝突,造成數十人受傷。其中一個發起團體,在社交媒體上以#youstink標籤號召示威的抗議行動,不僅指向惡臭的垃圾,更指控市政失效、貪污嚴重,使城市退步,市民面對貧窮、飢餓、失業等問題。

除了上述繼續堆填方案,早於去年12月,當地政府曾提出將垃圾運送至其他國家堆填,為期至少18個月。惟以輪船將垃圾送往其他國家堆填,成本與在當地堆填相差無幾。




根據Ziad Abi Chaker提供的數字,船運成本為每噸125美元,未計垃圾收集成本、港口費、裝卸費及其他間接開支,他因此估算,最終成本可能高達250至300美元。當地農業部則指由於垃圾轉運將免收港口費,而垃圾的陸上運輸成本則由廢物處理商負責,因此成本約為每噸190美元。

對照三年後的香港



垃圾堆填對生態環境造成長遠影響。根據首席環境保護主任呂炳漢,土地經堆填垃圾後,100年內都不能在上面建樓,滲漏的污水液也會污染地下水。而堆填區所產生的沼氣,不但有機會引起爆炸,更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強20倍的溫室氣體,所引起的溫室效應會更嚴重。

由於以上種種問題,尋求其他方法處理垃圾也是國際趨勢。香港而言,堆填區將於10年內爆滿,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中,廢物處理的目標是由現時的52%堆填、42%回收,逐步轉型為55%回收、23%焚化及22%堆填,整體減廢則依賴推動更多元化的回收。

然而根據世界綠色組織數字,香港所有堆填區將於2019年會完全爆滿,而焚化爐(在沒有進行司法覆核的情況下)預計於 2021年完成工程。全港市民或將面對長達2年的「垃圾危機」,出現本地廢物無處可棄的情況。

目前,香港人每日人均製造垃圾1.36公斤,較鄰近城市如東京、台北等高出三分之一,且沒有下降的趨勢。貝魯特的垃圾危機,可能於3年之內在香港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