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Sandel

英文、地理、公民、生物、地科
====================
這是從Lillie Hsin 老師那邊看到,然後我修改成可以跨科的。
因為相關的問題在107課綱是主要跨領域的概念,我們可以來試試看喔。
只要對跨領域課程如何設計有興趣的夥伴,都可以一起來。
====================
聽說英文龍騰版第四冊第一課是「手機回收及剛果大猩猩」還有第五課「置入性行銷」,這兩個都跟高二基礎生物及應用生物兩門課的最後一章環境與資源問題完全一樣,不知道其他版本有沒有類似的文章,是可以跟生物課協同。也就是如果需要更多的時間或是老師來完成這組概念的教學,我的生物課可以拿去一起規劃喔。
如果結合起來上,課程會更有全面性的理解,對於學生內化課堂內容會更容易。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講的東西是我原本就有講過,但片子有點長也許就可以在生物課看主要影片,在英文課就分組看不同主題的影片,讓主要分組討論發生在英文課(或是反過來也可以,看教學目標)(設備的問題是沒問題的)(如果可以兩種課調成前後結就更棒)。
之後的課程就緊扣著「物品生產過程」的問題來上第一課,讓學生理解物品的碳足跡與對生命的傷害。聽說三民版本第四冊第四課的”Banana War” 以及 “Blood Diamond”的文章也是一樣的主題,也許可以採用類似的課程設計,因為只有浸潤式的、有情感的接觸,才能在大腦中留下記憶。
所以,雖然看起來花時間,搞不好是很有效率、又可以幫助學生學其他單元的。
如果想要播放Jane Goodall的採訪影片(因為大猩猩,學生是不是也學過這個人?),一樣可以用不同的課程來播放,避免佔據太多時間。 古德在最後引述甘地的話 “This planet can provide for human need, but not for human greed.” 是最棒的結尾。還可以連結到下一課置入性行銷,我想這在blood diamond是一樣的。(是需要,還是想要?)
因為牽涉到經濟,我想地理、公民科的夥伴都能幫助學生更瞭解鼓勵消費的經濟體會有哪些隱憂(這些實在太專業)。剛好學生很愛球鞋,所以可以用 Nike的廣告來請學生思考一下廣告給他們的感受及影響,以及它使用的手法。或是用明星代言來討論也可以,順便還可以討論媒體識讀及科學素養。
我想這樣上課文時,因為有之前的舖陳,應該上起來超順暢。
也可以用一些置入性行銷的影片讓學生真實感受置入性行銷的無所不在。
結尾,可以再回顧 The Story of Stuff 以及 Jane Goodal 的引言,或是其他科目課程內容, 希望學生在上完這些課程之後,是真的能開始對自己及地球負起更好的責任。
如果可以多科整合,可能還有時間看 Michael Sandel <<What Money Can’t Buy: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談市場機制及金錢的力量,Maybe some day in the future…
The Story of St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