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聲音(五):分割聲音的光譜

作者 官大為(Wiwi)
上一篇文章,我們了解到了人眼睛所看到的各種顏色,其實只是各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而已。我們把人眼可以看到的電磁波叫做「可見光」,可見光的頻率差不多是 400,000,000,000,000 Hz 到 790,000,000,000,000 Hz(或寫成 400-790 THz),而我們再把這段頻率,切成幾段區塊,給它們一些名字,所以我們才可以互相溝通我們看到了什麼「顏色」。

然後我們也提到了,人類可以聽到的聲音頻率大約是 20 Hz 到 20,000 Hz,雖然比起光線的頻率,這個數字看起來小得多,但如果以比例的方式來看的話,聽覺頻率的下限和上限,可是相差了 1000 倍之遠。
在這麼大的一個範圍內,我們該如何幫不同的頻率取名字呢?像是我們幫顏色取名字一樣,(隨意)挑出幾個頻率,然後把它們冠上 Do、Re、Mi、Fa、Sol、La、Si 的名字,這樣就可以了嗎?
如果這麼簡單的話就好了。
住在希臘的聰明男人
如果我們只把 20 到 20,000 Hz 這麼大一塊頻率範圍,隨意(但差不多平均分配地)指定中間七個頻率,代表 Do-Re-Mi-Fa-Sol-La-Si 的話,你聽到的 Do-Re-Mi-Fa-Sol-La-Si 可能會類似這樣子:

很顯然地這種天真的想法完全行不通,我們需要更聰明的做法。還好在大約 2500 年前,在希臘出現了一個很聰明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做 Πυθαγόρας,或是用我們看得懂的寫法-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畢達哥拉斯留給我們的,除了關於直角三角形的很重要的事情之外,他也給了我們一個在音樂上的很重要的事情:「八度」(octave)。
比例原則
因為畢達哥拉斯是有好奇心的聰明人,所以他一定會對為什麼周遭有這麼多高低不同的聲音感到有興趣,加上他數學(很顯然地)不錯,所以他一定會思考聲音跟數學(或宇宙)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某些聲音跟某些聲音合起來比較好聽,為什麼某個聲音跟另一個聲音聽起來很像⋯⋯
據說畢達哥拉斯喜歡用比例來思考,他深信宇宙萬物都可以用整數以及它們的比例表示(後來我們當然證明了他是錯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他的學生希帕索斯(Hippasus)發現根號 2 是個無理數(註)的時候,他會不爽到叫其他學生把希帕索斯丟到海裡去的原因了。
總之,畢達哥拉斯真的很喜歡「比例」,所以他也想要用「比例」來解釋聲音頻率互相的關聯。
切一半、再切一半
據說畢達哥拉斯的聲音實驗,是在一台獨弦琴(monochord)上完成的,他想要測試不同長度的弦,產生的聲音有什麼不同,整個流程可能很類似是以下這樣子:

首先,畢達哥拉斯把一條弦架在獨弦琴上,然後用手指撥它,假設這條弦產生了像這樣的聲音:
畢達哥拉斯能夠想到的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 1:1 了,於是他再撥了同一條弦一次。當然,這是同一條弦,你再撥一次的話當然還是產生同樣的聲音:
除了 1:1 以外,你能想到的第二簡單的整數比是什麼呢?大概就是 2:1 了,於是畢達哥拉斯把剛剛那條弦的長度減少成原本的一半,使原來那條弦跟它的長度比是 2:1,然後撥它,產生了以下的聲音:
然後他應該有發現,把一條弦的長度剖半產生的聲音,跟原本整條弦的聲音很像,根本就像是同一個聲音的不同版本而已:
如果繼續把弦長剖半再剖半,變成原本的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產生的聲音也都很像是同一個聲音的不同版本。我接下來要連續播放原來弦長、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長度的聲音給你聽:
分割聲音的光譜
後來我們知道了弦的長度和所產生的頻率有反比關係,也就是當弦的長度變成原來的一半時,產生的頻率剛好會是兩倍。而經過以上的實驗,畢達哥拉斯發現,所有的聲音好像都會在頻率變成兩倍時重複,換句話說,把一個聲音的頻率變成兩倍時,你得到的只是「同一個聲音的不同版本」,我們後來把頻率比例是 2:1 的兩個音叫做八度(octave),然後把這兩個音聽起來很像的這件事叫做等價八度(octave equivalence)。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只需要幾個音名,就可以形容這麼大一段聲音頻率範圍的原因:只要我們一旦把某個頻率叫做「Do」,那麼那個頻率的兩倍、四倍、八倍、十六倍⋯⋯頻率的聲音,因為聽起來就像是「Do」的不同種版本,所以我們就也可以把這些頻率全部叫做「Do」。
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重要結論:我們原本嘗試解決的「如何切割 20 Hz 到 20,000 Hz 的頻率範圍,並給它們名字」的這件事,根本問的就是錯誤的問題。我們應該做的是「任意選定一個頻率 x,然後分割 x 到 2x 這一段頻率,並給它們一些名字,再把這些名字複製到頻譜的其他範圍」就好了。

下期待續
好,所以那我們要怎麼分割 x 到 2x 這段頻率呢?我們需要算更多數學,下次 Wiwi 要跟你一起用畢達哥拉斯的方法,實際操作算出 Do-Re-Mi-Fa-Sol-La-Si 的頻率,甚至進一步算出鍵盤樂器上所有黑白鍵的頻率,敬請期待囉!
(Wiwi)
註:無理數指的就是不能用分數表達的數字,像是根號 2、Pi、e、黃金比例等數值都是無理數。

非任課專職導師 學生的全面支持系統

假如我是馬總統,剩下一年多的任期,我想「該做要做」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全面推動「窮不能窮教育」、「一個也不能少」的國民教育政策。



因為,高雄大寮監獄六位囚犯死諫其鳴也哀;清晨自盡的槍聲,打破多少弱勢家庭子女受教育過程的無奈與不公,他們有不少人因得不到關懷與援助,被逼走入歧途,進入監獄。獄政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使國小「零中輟」、國中起就能「讀他所愛、愛他所讀」,才是根本解決監獄「關不勝關」的治安問題!





德國一所大學退休的台籍教授說,在德國有完善的教育措施,能防止中輟生,更能在上國中時就專業「分流」,讓學生根據專長與興趣,學習發展,出社會後能適材適用。



這位教授的孫子就在德國念國小。每班配有兩位不必上課的導師,每天批閱學生日誌,觀察課業、活動、專長、興趣,每學期要交叉做家庭訪問;天天對每位學生的所有狀況,做紀錄找問題,隨時關懷解決。讓所有學生安心上課,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



圖片來源/ingimage分享




舉例說,如學生繳不起學費,兩位導師在期末就會商討,找尋公益資源支助,讓學生下學期能有尊嚴的上課。其他,如發現家暴,就請社工員協助;父母無暇照顧,就安置在學校安親班等。國小畢業前,導師會根據長期觀察,撰一份意見書,向家長建議,其子女升學是適合念綜合體系或技職體系;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讀他所愛」而分流,不致為父母而苦讀。台灣如能效仿這種制度,讓有資格的教師再受短期培訓後,任專職導師,還可解決流浪教師問題。



如果資源不夠怎麼辦?假如我是馬總統,我會帶著行政院長、教育部長,分別拜訪台灣各宗教領袖,尤其是慈濟、佛光、法鼓、中台四大山頭;再請託國際扶輪社、獅子會、青商會、同濟會等四大社團負責人;同時,邀請全國各慈善組織基金會,就近認養一所國小;由縣市政府領軍,務必達成「一個也不能少」的「零中輟」照顧與關懷。甚至各宗教可募每月繳交的「教育捐」,讓全國人民共襄盛舉。



「窮不能窮教育」,使弱勢家庭學生不再弱勢;如此,馬總統不但不會跛腳,台灣的教育從此也不再跛腳!

David Grady: How to save the world (or at least yourself) from bad meetings



翻轉地理教室APP


內容架構:教育公益平台/光復中學地理科教師 洪敏勝
程式製作:光復中學12智學生 傅皓詮

------------------
使用說明:

翻轉地理教室鐵三角「1Know平台—APP—FB粉絲專頁」

利用「1Know翻轉學習平台」架構學習地理的許多知識。在透過「翻轉地理教室」FB的粉絲專頁,由熱心的地理教師發佈地理相關訊息,包括在教師在1Know上新發佈的知識,都可以透過轉貼連結在FB的粉絲專頁上,讓APP的使用者第一時間收到訊息。

在這個APP中,也網羅了一些地理、翻轉教育相關的資訊連結,提供暢通的學習管道,給想要自主學習的學習者喔!

如果你是國中、高中階段的學生,請你好好利用這個整合性的地理教育資源。

如果您是老師,請您大發慈悲一起來共同擔任「翻轉地理教室1KNOW協作平台」的共同編輯者,以及共同擔任「翻轉地理教室FB粉絲專頁」的管理員。每一教師信手拈來把自己關注的地理焦點,透過網路平台分享,學生就可以透過APP即時性的掌握老師想要傳達給學生的地理相關訊息喔!(意者敬請來信!或上FB粉絲專頁留言喔!)

【麻瓜的語言故事】英語不是用表音文字記的嗎?



以前我們聽老師說:拉丁字母是表音文字。但是學英文的時候卻似乎不是這樣,一堆字不照拼字發音,decide 和 decision, 3個 i 念法都不一樣。


英語用拉丁文字寫成,但真的表音嗎?
圖片來源:http://images.wisegeek.com/english-dictionary-entry.jpg

況且,不要說我們外國人了,連英語母語者從小到大都一定會經驗過「拼錯」。如果拉丁字母真的是表音文字,那麼念什麼就拼什麼,怎麼會出現「拼錯」這種情況呢?難道拉丁字母不是表音文字嗎?

沒錯,我們所認知的「拉丁字母」-也就是ABCD,確實是表音文字。因此無論學習德文、西班牙文、還是波蘭文,只要是用表音文字寫成的語言,我們就算看到不認識的字都能大概猜想到它的發音。很久以前的英文也是這樣的,寫 i 就念「一」,寫 e 就念「ㄝ」,所以 time 就念成「踢妹」;foot 兩個o,念法就是長長的 o;feet有兩個 e,就是念長長的 e。夠簡單吧!

14世紀開始的數百年之間,這些母音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搬家」,就像下面的圖所示:剛開始是一些有重音的長母音開始變成雙母音,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口腔是一個固定的空間,就像小小的台灣島一樣,這些母音搬到別的地方,那麼原來住在別的地方的人就會被擠壓:要嘛他們看到別人搬走、很開心地搬去;要嘛他們住的地方被擠壓、沒了,畢竟空間有限。而回到語言上來看,這些字可能因為一些母音改變、開始重疊到其他母音,出現許多同音字。因此,別的母音受到了壓迫,也得跟著搬家。就這樣一個趕一個,最後每個母音就都改變了自己原來的發音。


唉呀呀!英語的母語從14世紀就開始搬家,搬到現代都對不上原來的字母了;圖為母音大遷移的變化順序一說。

但原本住得好好的,幹麻搬家咧?而且我們說他們以「驚人」的速度搬家,以語言變化來說,英語的母音搬得簡直飛快。大家還記得他們開始變化的14世紀開始,歐洲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聰明的你可能想到答案了-對,就是黑死病!在那個遙遠的時代,文字是特權階級的奢侈,文字記錄的也就是當時上層階級所說的英語。原來在那個時候,各個階級的人的發音是不相同的。然而,因為黑死病,一來就造成英國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階級大洗牌,發音也開始混雜-先從幾個母音移位開始,接著原本居住的母音也被迫搬家,像食物鏈一樣一個咬一個,促成了這一場世紀級的母音搬遷。

那時,還有另一件大事,也促成了這個結果,也就是「印刷術」。要是當時沒有這項技術,事情也還有轉圜的餘地-畢竟手寫資料有限,只要更改拼法就好了。偏偏當時活字印刷出現,恰巧在黑死病流行、母音搬家的幾個世紀,印刷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英語的拼字也逐漸定型。印出去的書,有些字途中改了拼法,有些字卻沒有;在這樣紛亂的時代背景下,英文的「拼字」和「發音」開始漸行漸遠,等到近代拼法定型時,兩者之間已不再是單純的一對一關係,o 可以不念歐,a 也可以不念阿,e 可以念大開口、小開口、也有輕輕念個ㄜ的,有時候還可以不發音,真是搞死我們了。

這就是英語史上著名的「母音大遷移」。不,你心裡該不會跟我一樣想著,要是我們學的是那時的英語就會好多了?千萬別衝動,當時的英語還留有像拉丁文那種複雜的格位,還有許多陌生複雜的語法,我們還是乖乖 learn (modern) English 吧!

陳珮汝老師的作文寫作教學分享

學思達回饋問卷

一學期的高中歷史學思達,一學期的驚奇教學歷程,期末學生回饋分析,總共24道題目,高一任教三個班級總共105位學生填寫回饋問卷。由回饋單結果對應到教學過程,這學期的學思達教學(預習--上課學思達)基本上有了成功的開始,現在開始構思下學期的微調,要朝向客製化、更有節奏、更加精準方向努力,也要更加關注需要激勵與協助的學生!以下為學生回饋的重點整理:


1.能預習的學生比例提升到90%,92%的學生確實感受到預習的好處。
2.95%學生認為學思達能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
3.93%學生認為學思達教學能提升歷史學習成效
4.學思達的關鍵能力:自學、閱讀、思考、表達、分組討論,9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思達教學能具體提升以上能力。
5.88%學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學思達教學的班上學習氣氛正向認真
6.如果以上課區段區分,學生最喜歡的是分組討論,之後依序為整體上課氣氛、上台發表、閱讀資料;這與我之前講述法的上課情形:學生不擅長分組討論,不喜歡上台發表簡直是天壤之別。
7.96%的學生願意以學思達方式繼續學習歷史
8.79%的學生認為其他科目以學思達方式教學能提升學習成效

另外也提供學生以幾句話形容這學期的學思達教學,擷取幾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形容:
1.經過第一次及這次的思達教學經驗,使我學會主動先預習課文(一部分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功課的關係,不過這是正向的),這不但激發了我們的閱讀速度.討論能力,也讓我們在無形中記住課本的重點.學習思考通達
2.超級棒的! 以前歷史都要自己去學,自救 現在反而不用太花時間在歷史這科上 有更多時間去複習比較弱的科目
3.一部充滿驚喜的電影 因為每個人都是主角 我們的下一句會說甚麼話 會怎麼做 都需要慢慢討論出來
4.一種有別於傳統教學的方法,雖然國中有些老師曾經試過分組討論,但是像在這次歷史課一樣的成功的實在不多。 這就像是讓我們提早嘗試進到職場後,該如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同時也接納他人的意見,然後用最好的方法完成工作,就像我們絞盡腦汁要上台發表一樣。
5.把原本死板板印在課本上的史料,經由資料閱讀及多角度切入思考探索後,不但能更深入了解一件事的全貌,也透過討論修正不正確、不清楚的觀念,不僅加深印象,在面對題目時也更能輕鬆連想,比起以前的死記法,我更喜歡這種教學方式!
6.看似平凡,卻隱藏著不平凡
7.我們的學習環境、上課方式,有如乳酪般看似完整,但是裡頭是很空洞, 學思達教學應該就像紅豆餅吧!能慢慢、扎實裝進內餡!

個人的省思是學思達教學一學期,不只學生大量閱讀,連老師也跟著大量閱讀,另外編寫講義事件累人但是快樂的事,與學生的互動也大量增加,上課可以即時協助需要協助的學生與小組,學生提問的深度也隨著時間逐漸增加,當看著學生閱讀文言文史料與相關的專業論著,專注的神情令人著迷!看著學生眼神裡閃現追求純粹知識的樂趣與為同學上台發表熱情鼓掌時,我知道我們都會在學思達路上持續前進!


104年度學測解題

未來藏在漫畫裡! 36本學生必搶的經典漫畫

小時候母親說「除了小叮噹以外的漫畫都不可以看」,上了國中以後什麼漫畫都看,還要躲躲藏藏不要被父母跟老師發現,全班想盡辦法在老師搜查的眼皮底下藏漫畫,印象中還藏在破了的門板、桌子的夾層、以及沒人會檢查的便當箱裡;好像也曾經為了把漫畫夾帶進家門,把漫畫塞在褲腰上,再穿上厚厚的外套,或是先丟在信箱裡晚點再拿。
禁止有用嗎?
生命會尋找自己的出路,被禁止了這麼多年下來,我依然在看漫畫。
我喜歡漫畫裡的那些故事,直到最近每次租漫畫回來還是會被罵個臭頭,但我還是大搖大擺的看漫畫(喂),正如圖書館裡的那些漫畫總是先被摸破的那樣,我們的大腦是喜歡「圖」遠超過「文字」的,那麼,一本正經的老師們,為什麼不試著跟這些「漫畫」建立不一樣的關係呢?
因為沒有人有時間看完這些漫畫,更別提很多老師連漫畫怎麼讀,從哪一格移動到另外一格邏輯到底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於是老師也沒時間也沒能力看完這些漫畫,也不容易從教育的觀點去「篩選」這些漫畫有沒有問題好提供給學生,所以最方便的作法就是「封殺」。
這樣實在是很可惜,其實漫畫能提供關於「情境」、「情緒」的想像空間,漫畫裡也時常畫出關於職業實際使用的「工具」,這些都可以提供學生去想像、建構屬於不同職業的知識地圖,加上引人入勝的「故事」會使學生自發性的想看下去,所以「老師不用做什麼,學生就會自己去翻來看」,這是一種「自發性的探索」,不需要有人刻意的說「老師準備了一些不同職業的漫畫讓大家看喔,之後要考試」之類的...這樣就太嚴肅了。
所以我自己整理了一些「職業」相關的漫畫,提供給大家,也歡迎有在看漫畫的同好可以一起補充相關資訊。
【生涯教育類─職業百寶箱】的相關漫畫
篩選理想與重要提醒:
(1) 該「職業」需為現實世界有的具體工作,且較不違反社會規範,老師推薦比較不會被家長投訴的...(所以像詐欺獵人、女帝等就先略過)。
(2) 依照「職業」類別,如果有多部以上的漫畫會挑選較「寫實」類的漫畫。
(3) 描述的故事內容需介紹較多的「職業內涵與知識」,必須包含「職業辛苦面」
(4) 該漫畫「非」為漫畫家個人想像,而需包含該職業執業者監修
(5) 由於這些漫畫多分類為「少男漫畫」,部分漫畫不可避免會有少量的清涼鏡頭,甚至包含職場性騷擾,這個部分是可以趁機作機會教育的時候
(6) 若故事過份酌重「服務讀者」或「太不寫實」,會不推薦
(7) 如果您有看過的漫畫,覺得夠寫實、這個職業你也很想推薦,請告訴我喔!
公職類:
《大使館的工作守則》介紹的是駐外大使館的一般行政人員的生活,主角是個家裡蹲,被某駐外大使相中慫恿去考駐某小國的駐外行政人員,講解了一些外交人員日常生活中會面對的問題,以及該如何面對(1~7集已完)。
《火線先鋒大吾》介紹的是天才消防員的故事,在台灣現行的規定下,需要應考消防警察人員考試才能擔任消防員,由於普遍消防人力缺乏、目前消防人員也依賴義消的支持,《火災調查官》的部分,在台灣也是由消防人員進行調查跟處理,所以如果誤會消防人員只負責救火那就錯摟,還包含調查鑑識,甚至也包含大樓消防安檢是否充足等的檢察。
目前還沒看到以「公家單位科員」為主的漫畫,這是公職類裡很重要的一支,但卻很少看到,該不會是因為太無聊了所以沒人畫吧?;警察類別的漫畫太多,我暫時還不知道哪套暨寫實又好看,能讓人了解這個職業的不同面相...所以沒辦法整理。

圖截自/東立、青文

分享
大眾傳播:
《熱血女主播》《請勿轉台!》這兩部我都沒看過,目前跟大眾傳播相關的漫畫多為「少女系」,且著重在愛情故事的描寫,針對職業的刻畫甚少,愛上大明星之類的、訓練大明星、培養大明星、跟很萌的聲優一起合作、想辦法發出很萌的聲音等等的...正經的好少(喂);但這兩部聽說還不錯,如果有人看過值得推薦的請分享阿。
大傳類別內目前被刻畫得較多的多為「記者」、「主播」,剪接、監製、導播、企畫好像被介紹得較少? 好像都要依靠與大傳相關的戲劇才能比較了解這些工作的內涵呢。
以台灣的現況,要進入大眾傳播產業不見得必須要是「大傳系」才能進入,但多數都需要大學學歷,依照你所想應徵的產業,口語能力較強、或是對畫面較有感受、編輯能力較強等等的。

圖截自/長鴻出版社、東立

分享
服務業:
這三套我都沒看過,但都是風評不錯的漫畫。《未來空港》是介紹地勤人員的生活甘苦、《叫我空姐大人》顯而易見的是介紹空姐的生活、而《大飯店》則是圍繞著飯店描述了不同職位的人的工作、責任、甘苦,至於我為什麼知道?因為後面那兩部都有翻成日劇阿。
服務業的內涵裡,目前還沒被刻畫到的還很多,包含各種銷售類的服務,如:百貨公司的櫃姐、餐廳的服務生、電話的客服、客訴人員等等,只能期待有更多漫畫家畫出有趣的故事了,或是用這些現有的漫畫打開引子,引發學生對自己生涯的興趣。
服務業是相對就業門檻較低的,沒有特殊規範,除了金融服務業如保險以外,也多半不需要相關證照,不見得需要大學畢業,但不喜歡跟人接觸的話作起來大概會很頭痛,所以花點力氣看看別人如何解決奧客,也是個不錯的學習阿!

圖截自/東立、台灣東販、尖端

分享
設計師類:
這三部我只看過《大東京玩具箱》介紹關於遊戲設計產業的故事;另外兩部《溫泉夢想家》是介紹建築師的漫畫、而《sweet house設計師物語》是介紹室內設計師的故事。
這三個工作,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基本上都需要大專畢業,並應考相關國家考試取得資格已後方能進行的工作類別;而遊戲設計,因為是新興產業,目前尚無相關規定;但基本上以現在的徵才狀況來說都需要一定以上的電腦技能或美術設計能力。

圖截自/東立、台灣角川、尖端

分享
法律類:
法律類內重要的幾種身分角色幾乎都有漫畫,如法官、律師、檢察官、少年保護官等,目前比較沒有被照顧到的大約是書記官、法警。
《女法官》是為配合日本推動「陪審團制度」而推出的漫畫,所以介紹的法庭狀況與台灣不同,台灣目前仍未有「陪審團」暫時只有「鼓勵觀審」,但裡面介紹了面對法律與裁決時的心理矛盾、以及該如何抉擇的道德判斷。
《律師急先鋒》《法庭新鮮人》都是介紹律師的故事,法庭新鮮人多了一點新手上路的慌張感,對於想了解這個職業的人來說是不錯的試探;《家栽之人》是介紹少年保護官的故事,全書中提及的不僅是少年保護官這個職業,也包含豐富的植物知識,並用植物類比每一個不同的少年,強調「法」是死的,但需要依照每個人進行不同的處理的特殊性。
《心魔法庭》是本次推薦中唯一一部有點科幻的漫畫,但他挑起了一個有趣的議題,「真相」沒有人知道的法庭,該如何判決眼前這個人的罪?以及試圖在概念上挑戰這個假設,「假使有人看得到真相,那法律的制度該何去何從」。可以推薦給想走法律的學生,刺激思考。
至於檢察官與律師的部分,還有很為人所知的《逆轉裁判》(律師)跟《逆轉檢事》(檢察官),但這兩部與其說是介紹職業,不如說是強調邏輯思辨較多,所以要透過這個了解不同的職業內涵,恐怕會看不到。(雖然《逆轉裁判》這一系列的遊戲超好玩就是了...)

圖截自/東立、長鴻出版社、時報出版、尖端

分享
職業類:
以下這些職業,除了護理師有在一般大學內開設外,其他多屬於原先的職業學校、五專、或升級的科技大學內才有,在強調學術知識的一般型大學內比較少見,但這麼多不同種類而有趣的職業卻很少在我們的正規教育裡被提出,與提供給學生試探,實在是很可惜,縱使只是提供給學生了解一種興趣、生活方式也很好阿?
《侍酒師》《王牌酒保》《神之雫》都是介紹酒相關的職業的漫畫;《侍酒師》介紹的是在餐廳內搭配料理推薦合適酒款的侍酒師,整部漫畫中反覆出現的單字大概是「marriage」強調出料理與合適酒款的搭配像是一種「婚姻」一樣,合適是很重要的。
《王牌酒保》介紹的是在酒吧內,依照不同的顧客調出最合適顧客的一杯酒的酒保,所以描述了很多對對方心理狀態的描述與觀察、怎麼樣的酒可以照顧到對方又讓對方喝起來特別有味道、甚至包含對酒類歷史的描述以調出對方過去喝到的那杯酒,看完以後讓人對酒保心生敬意阿!
《神之雫》介紹的是品酒師,可以透過酒的顏色、香氣、口感、韻味等為酒打出等第、或辨識出酒款的人們;但這部的介紹跟理論濃度實在有點高,我實在資質駑鈍感覺不到那些夕陽跟沙灘,最後就棄追了。

圖截自/東立、尖端

分享
※ 聯合新聞網提醒您: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看護工向前衝》《護士小葵》是兩部介紹護理場域的漫畫,看護工的部分由於主人翁是男性,所以也會包含男性在被視為女性工作場域內的困難,以及老人安養照護的問題;護士小葵也是一部被推薦的漫畫。
護理師,在台灣需要大專護理系畢業,或是五專護理系畢業才有資格擔任,兩者間的主要差距是有沒有資格升為護理長,所以多數的護士是沒有升職的機會的,也導致護士們在面對每次的三班輪值、低工作成就感、急診暴力等等的情況下,讓護士們大量流失並轉去其他產業;所以護士在台灣的現況是每個地方都缺,卻不見得有人願意作,這個特性也時常讓擔心孩子就業的父母親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孩子往護校送,如果可以做點試探、讓孩子對自己的職業有點憧憬,會不會讓孩子走得更好呢?

圖截自/東立

分享
《銀之匙》是非常傑出的畜牧農產類漫畫,解釋了畜牧業面臨的不同種的困難,需要注意的細節與付出的辛苦,是一齣「既現實又療癒」的漫畫,主人翁是一個面對考試失利逃到鄉下念農校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裡一方面找到自己、又欣賞別人、挑戰自我的故事。
《首相閣下的料裡人》 是烹飪系的漫畫中略有現實感的,比起動不動有龍飛出來的《小廚師》或是老是開外掛,又不解釋為什麼的《日式麵包王》,這部只能勉為其難接納一下了;雖然料理可以讓兩國重修舊好這點有點不可思議,但他強調的是用料理作外交,如何在食材的細節上用心構思,透過食物傳遞訊息的努力,這樣的職人精神應該是值得推廣一下的~

圖截自/東立

分享
職業類最後這兩部是《昴》 跟《天才黑手》,昴講得是天才舞者,雖然表演系的漫畫有很多,但絕大多數都偏重愛情故事的描寫,想看認真的職業內容只有少男系漫畫才有阿!(握拳),所以只看少女漫畫的少女們......(顯示為前途堪慮?)。而《天才黑手》講得是不同種類的車輛修理,包含車輛的歷史等等的故事。

圖截自/東立

分享
軍旅類:
其實我不知道《海防英雄》《特殊救難隊》《航空救難隊》這三本是不是可以被歸類在這裡...(汗),因為我其實還沒看過,加上台灣目前可以對應的職業,似乎比較是消防或軍旅單位;以日本的情況來說,受限於日本二戰失敗所以他們不能有軍隊,只能擁有自衛隊,所以他們的自衛隊也會用於救災與救難。

圖截自/東立

分享
醫療類:
本次推薦的漫畫分類裡我最熟的應該就是這個分類了,選出來的這幾部是我個人最推薦的;因為醫療、醫生是一個相對為人所知的行業,社會地位也相當高,所以總是會讓人們前仆後繼想投入,所以像這類的職業,是否能夠充分地呈現出醫療現場的困境,以及其所需要的心理強度、技能強度是我個人很在乎的鑑別標準。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許多有點超現實的漫畫就被放棄了,像是大家很熟知的《醫龍》,他的唬人程度已經到達連我這個外行人看了都覺得三條線的狀態,我相信醫生們看了大概會有一種「阿都給你說就好啦」的狀態,所以推薦這種漫畫對孩子理解這個行業沒有太大的幫助。
《Dr. DMAT》近期最推的醫療系漫畫。這齣是日本因應新型災難而產生的新型醫療DMAT的介紹,基本上跟日劇《空中急診英雄》一樣,是屬於「將醫師送到病患處」的邏輯;所以在這種類型的漫畫裡會出現的有兩種需要密切合作的職業,包含「消防員」需要將病患移送治安全、容易讓醫師處理的地方,或是確保醫治場所的安全;另外一者則是「醫師」,而醫師需要面對的挑戰是在有限的物力下進行的「急救/延命醫療」;必須「從可以救的開始救起」,而放棄某些「現在還活著」的人,如何判斷則仰賴醫師在有限的資源下能作的測試、與知識的廣博度。
《神的病歷簿》是一部小型地區醫院的醫療故事漫畫,兩個人當三個人用的醫療場域,有小地方的人情味與辛苦之處,是輕鬆寫實小品。
《醫界風雲》之前的主打是「醫師最認同的醫療系漫畫」,他另外的名字叫作《住院醫師PGY》,既然是住院醫師,就是最辛苦、勞碌的那群醫師了,所以這是「最不帥」、也最寫實的一部醫療漫畫;也會讓人看了對醫師的辛苦、與在這樣的困難內仍願意堅持的醫師心懷敬意。
《麻醉科醫師》是特別針對麻醉科醫師描寫的故事,在一個講到「醫師」總是讓人想起外科醫師、日劇也多半強調外科醫師為主角的社會現實裡,這部漫畫將焦點放在麻醉科,一個不起眼卻很重要的醫師;這部漫畫也描寫了麻醉科醫師與其他科別的差異,以及醫療現場總是缺少醫師的窘境。
《醫食專家》是一部描寫營養師的漫畫,可惜我還沒看過,等有看過的朋友來分享一下,但感覺應該會是一部不錯的漫畫。
《心理醫師聖德太一》這部是我目前看到認為比較合適推薦的心理醫系漫畫,因為像《女醫生檔案》,他有點像《城市獵人》有點太成人,不太好推薦;《心理醫恭介》對每個病例的介紹與刻畫挺不錯的,可惜也有遊走在成人邊緣的情況,所以也不推薦;《心理醫師聖德太一》這部的話則是比較偏重個人療癒與療癒他人的雙重視角,就我個人的主觀經驗來說的確如此,每個心理師都需要面對自我內在的挫敗與傷痕、也一路在這樣的過程間試著陪伴別人,所以這部讓我很感動。

圖截自/長鴻出版社、台灣東販、尖端、東立

分享
了解職業世界的地圖,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在哪裡,了解每個行業的辛苦與黑暗面,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心智強度與技能去面對,選擇不該只是依靠分數、依靠家人怎麼說,而應該可以從日常生活間探索。
這些漫畫,因為它是「漫畫」,所以會有比較理想化的情況,例如救100個人才死一個人之類的,但我認為抱著這樣對職業的正向理解、期待、熱情,投入一個職業的人,才是被現在時代所期待的人才;所以挑選的漫畫裡面都有黑暗面、辛苦面、困難,也會強調出熱情、理想,與投入者的堅持。
現在不都在強調「要有興趣跟熱情」嗎,那孩子怎麼理解職業、又去哪裡理解、有人能幫忙解釋每個工作的光明與黑暗面嗎?像這樣有專家背書的漫畫,是日本漫畫的優勢,也是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資源。
看漫畫,探生涯;總覺得是條好路。
而且老師不用講解到口沫橫飛,放著不管孩子就會想看,何樂而不為?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部落格【不務正業心理師】

會霸凌他人的人常來自被霸凌的經驗

超有道理的一番話
轉引自親子天下
花媽的經驗談

比方說,我曾經因緣際會入校協助一位高中的亞斯孩子,同學知道他很怕鈴鐺的聲音,好幾個人聯合起來故意在下課時間,從口袋拿出暗藏的鈴鐺,在他面前搖晃,把這溫和的亞斯孩子逼到教室前門,亞斯孩子焦慮到突然單手,擊破門上的玻璃鮮血淋漓,也恐懼到無法上學了~~


這件事的善後,家長跟校方的處置迅速明快,值得讚揚。教官、輔導老師、導師科任老師幾乎全員加入協助,霸凌的孩子一一承諾不再犯,輔導室也很有承擔的保證絕對持續追蹤處理,「會霸凌他人的人常來自被霸凌的經驗」學校同時輔導了雙方,最後在兩周內協助了懼學的亞斯孩子回校就讀。

這樣集體的友善是必須的。社會需要集體的友善,這集體的友善,就從我們每個人開始做起吧!! 讓我們一起把擔心化為力量。

大家既然已經知道亞斯伯格特質濃烈的夥伴,會有社交障礙、溝通困難的情況,就應該協助當事人了解他言行上的缺漏,設法補救,而不是落井下石。

這樣的友善不僅適用於亞斯特質的人身上,也需要普遍深植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祈願所有的煽風點火在此止歇!!!讓我們共同祈願吧~~~

穿越到唐代千萬不要做的五種人(1):皇太子



近來,中國有一齣唐代背景的戲,因為是胸部露得太多,被廣電總局把女星通通剪得只剩一顆頭,江湖人稱,武大頭傳奇,許多朋友就來問我,到底唐代的婦女露不露胸?對此,我只想告訴大家,請你抬頭往街上看去,請問是露胸的多呢?還是不露的多呢?這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

因為婦女這個名詞,本身就是個龐大的集合體,就是同一個女子,她今天露了、可能明天不露,年輕的時候害羞不敢露、年長的時候老娘跟你拼,冬天不露、夏天露一點,又有誰說得清楚呢?換言之,這可露可不露的問題若拿去問唐代的婦女,恐怕只會換來一句「干卿底事?(翻譯:關你屁事!)」,那麼這戲中凡是有奶就要露,我覺得只顯示了製作單位有多在乎胸部這件事。

不管那齣戲有多麼令萬千學人吐血,但是它總是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人又注意到了「唐」這個一千三百年前的帝國,從這點來說,還是值得丟它一顆磚頭,即便那各種神轉折的故事顯示的不過是當代的醜陋與淺薄。

唐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中世紀的歐亞大陸上,是影響力最大的帝國,它從誕生到衰敗的歷史,影響了三百年間數以千萬計的人。這麼大的國家,它的面向 當然非常多元,複雜的族群問題之外,以儒家宗法規範的法律明確地訂立出了上下階級,皇帝與皇族之下,是掌控大部分經濟與政治權力的官人集團,支撐、孕育官 人集團的,則是大大小小的名門士族,與士族相對,就是以戰功而起的軍人,接著是一般的平民、也稱為「良人」,不過,在平民之下還有一個階層,叫做「賤人」…..


嗯…..不是這種賤人啦!!!



所謂的「賤人」就是賤民,他們可能是犯罪者的後代,或者從不知道幾代祖先開始就是奴婢的奴婢子孫…..等等,他們是皇族、官人與良人的財產,可以隨意地販賣、轉讓、打罵(打死或打傷會判罪,但不是很重),也是唐帝國最底層的勞動力。

從縱向的階級,到橫向的族群、職業、性別、地域……唐帝國的面貌即使在一千三百年後,也不能說完全清楚了。

對於一個時空旅人而言,這實在是件麻煩事。試想,如果有一天你要穿越到唐去,到底應該如何選擇身分當落點呢?有什麼地雷是你絕對不要去踩的呢?就讓在下來告訴諸位吧!

嗯,開始囉!(臺灣吧口氣)


從盛唐以後的皇宮大明宮看到的長安城景色


穿越的第一步!

穿越是一門學問,有所謂的腦內穿越,也就是所謂的「神入」,去設想當時的種種場景與人物的對話等。也有所謂的實體穿越,也就是在頭被門夾爆了、被車撞了、觸電了、被毒殺了、被自殺了……等等非自願、可導致死亡或者腦死的情形,或者碰到了某個不知名的古物或者穿過某個空間之後,噌噌噌地就離開了現實的世界。

由於穿越的多樣性,還有靈魂穿跟肉體穿兩種分類,靈魂穿就是像穿衣服一樣,借了個古代人的軀殼,裡面裝的是現代人的靈魂,這種還有分嬰兒穿跟成人穿兩種進程,前者往往會通向神童才女、年少知名的路線,不過養成路線太長,所以穿越到成人身上還是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但需要付上暫時被當成精神病患的代價。肉體穿當然就是整個人穿過去,但由於服裝髮型語言等等問題,通常會有長的適應期,弄不好還會很快就被抓或者被賣掉等等。

總之呢,舉凡穿越的男女主角,無不希望自己在穿越的日子開啟第二人生,最簡單的無非是穿個有豪宅、有家產、有僕人的身分,因此皇親國戚通常是被穿的比例最高的一群人。

我個人必須承認,穿個皇親國戚確實是cp值最高的選項,但是,其中還是有看似爽缺的屎缺,請各位意圖穿越的人士,務必把這個屎缺記載你的穿越筆記本裡,千千萬萬不要去碰啊!

那就是皇太子!
那就是皇太子!
那就是皇太子!

(超級重要,所以說三遍!)


九重宮闕中,等待你的不是浪漫冒險


太子的壓力大

唐代前前後後有21位皇帝,但是曾經當過太子、太弟或者太叔的人卻有30位(生前沒當過、死後追封的不算),大多集中在盛唐之前,這多出來的9個太子,大多不得天年,其中,曾經被誣陷謀反或者真的謀反的太子,又有5人,可見太子們的耗損率之高。

當然,所有涉及政治利益的問題都很複雜,但是在一般的邏輯中,總覺得太子就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那麼只要裝死、熬到老爹掛掉就沒問題了,那麼閒著沒事去搞一堆有的沒有的幹什麼?一定是太子太笨或者皇帝太笨了!

如果你這樣想就太簡單了,唐代皇室中的父子關係,遠比我們想像得要緊張、疏離。

唐代的太子通常都是跟著老爸登基時一併冊立,他們的年紀可能不太大,但是會被送往宮城東邊的東宮。東宮與皇帝、皇后的生活空間是分開的,要前往拜見父母時,必須走南邊的宮門或者北邊的玄武門(是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有個假高尚真下流的弟弟趁著哥哥去拜見父親時,埋伏在北邊把他哥哥給殺了)。


盛唐之前,皇帝住在太極宮。

盛唐之後,皇帝搬到東北角的大明宮,就把太子安置在少陽院,因為太子是長男,在易經中以震卦、少陽象徵,但事實上距離皇帝真正的寢殿與後宮是非常遙遠的。





距離這麼遙遠,每天能夠相見的機會其實非常少,唐代的人也沒有在管什麼幼兒心理學或者教育學。太子的教育雖然大家都知道不能等,但是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叫太子研讀儒學經典、學歷史學寫作文、學騎馬學射箭…..etc. 通常,太子的教育方針會由他的「師保」與幕僚來負責,師保通常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幕僚則有可能是中年以上的菁英官僚,不過這些由男性官僚們制定的太子教育到底成效如何呢?真的是很看個性。唐代的太子有很喜歡讀書的、有很喜歡歷史的(有多愛呢?愛到替史書做註腳)、有很不喜歡讀書連寫個文章都2266的,還有一個是很會假裝愛讀書、但實際上超級迷戀遊牧生活的波西米亞風假文青。

不管怎麼說,這些師保、群臣、太監與宮女……甚至皇帝與皇后都會告訴太子:「你是未來的皇帝、有一天你要統治天下、要做一個好皇帝!」但是,等到太子成人時,等待他的卻不是所有人從小灌輸的那樣。

打個比方來說,我覺得唐代太子跟皇帝的心態大概如下:
國中的時候,媽媽叫你不要交男朋友、要考個好高中。
高中的時候,媽媽叫你不要交男朋友、要考上好大學。
大學的時候,媽媽叫你不要交男朋友、拿書卷獎、找個好工作。
找到工作後,媽媽突然說:「你為什麼都不交個男朋友、你這樣以後嫁不出去怎麼辦!你知道媽媽有多擔心嗎?」

等等!!!為什麼話都是妳在說啊!!!

總之,從小教一個小朋友要當個好皇帝,教他說你會統治這個天下!但是到了他已經有能力的時候,他老爸還活跳生猛,於是,所有人改對太子說:「你是你爸的臣子、你不要一天到晚想著統治天下、你爸會生氣!」,這是正常人都很難接受的事。

除此之外,此時的皇帝突然才發現:「啊!我兒子長大了!」這些疏離的父親未必會感到欣慰,他們很快就會感受到威脅,當別人稱讚太子時,皇帝開始擔心太子太得人望,當別人構陷太子時,皇帝開始疑惑是否是真實。於是,太子必須多方地在有限的機會中,向父親證明兩件事:

1. 我很聰明、我很有能力。
2. 但是爸爸比我更聰明、更有能力。

以下這段可以看見當一個太子的壓力有多大:



肅宗為太子時,嘗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顧使太子割。肅宗既割,餘污漫在刃,以餅潔之。上熟視不懌,肅宗徐舉餅啖之,上甚悅,謂太子曰:「福當如是愛惜。」
(次柳氏舊聞)


簡單地說,唐肅宗當太子的時候,曾經侍奉他老爸唐玄宗吃飯,伺候吃飯的宮人拿了切熟肉的砧板來。那天吃的是羊前腿肉,玄宗就看著太子切肉,太子切呀切,有些油污沾在刀上,就拿了一塊大餅把刀擦一擦,玄宗看著他、心情很不爽,然後太子慢慢地拿起餅吃掉,玄宗才高興了,告訴太子說:「福氣是要這樣愛惜的呀!」

基本上,這篇後來一直被後代當做教育太子跟小孩的範本,顯示出了一個嚴已律己的父親和善體父意的兒子,太理想了……

理想個屁啊!

如果你細想這個狀況,肅宗當太子的時候已經二十八歲,完全是個成年人了,但是他老爸還在用這種作法”觀察”他,切一個肉,爸爸在旁邊一直盯著看,這個壓力有多大。但關鍵在於,此時的唐玄宗正寵愛著楊貴妃,坐擁三萬宮女、讓貴妃有好幾百人做衣服、一天到晚開趴踢的老爸,到底有什麼資格在那邊教訓兒子說不要浪費一張餅啊????身為太子的精神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即便是這麼忍耐、後來成功上位的肅宗,在當太子的時候壓力大到頭髮全白。
這種毫無說服力的場景,只是顯示了太子們的困境:他們最靠近皇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們上頭的那一人卻掌握著整個帝國。

太子與皇帝之間的阻礙

通常來說,太子是皇后的兒子,但是唐代的皇后們運氣不是極好就是極壞,雖然有武則天、韋后這種與皇帝並尊的皇后,不過皇后們被廢、早死或者雖是元配卻不被立后的比例也很高。因此,唐代的太子們也有不少並不是皇后的兒子,或者媽媽早死,導致他們在後宮的奧援較薄弱。

唐的第一位太子、高祖的長子建成就洞見了這個情形,他的母親在唐建國之前就去世了,在開國之後,他仍持續地與父親的嬪妃們交好,這點讓嬪妃們對他十分放心、相信他會在高祖死後善待嬪妃與嬪妃所出的皇子,這點也在他被指控謀反時救了他,讓他在弟弟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大肆攻訐後,由四弟元吉和高祖的妃嬪們聯合替太子說好話,以至他最後能夠從這場政治風暴中脫身。

李建成並不是個普通的富二代,由於高祖在隋代一直身在北方,所以李建成從很年輕的時候就留在河東老家、承擔著長子照顧家人的責任,同時也收買河東人心。隋末大亂,他帶著家人北上投奔父親,唐高祖一直等到他平安到達才公然揚起反幟(其中有個混帳弟弟李世民一直跟他爸說:不用等哥哥了!快反快反!),在攻破長安城的戰役中,建成的部隊首先登城。開國後,李建成自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他也是唐代唯一一位受命防守疆域的太子,在他之後,下一個領軍出征的太子就是因為遇上了安史之亂,不得不出征了。

即使是這樣擁有龐大人脈與軍事權力的太子,李建成還是經歷了數年如履薄冰的日子,最終他透過各種方法向父親證明他的能力與忠誠,致使唐高祖決心處置意欲奪嫡的次子李世民。當然,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李建成天明之前要入宮時,被李世民埋伏,一箭斃命,他的部將一度要攻入玄武門,最後李世民割下了建成的人頭,高懸於玄武門上,於是東宮所部才潰散。



玄武門想像圖


李建成身首異處的下場,顯示了唐代太子們的地位時常遭受威脅的處境,殺哥哥殺得一點都不心軟的李世民,在中年之後才發現事情又重演了,皇后早亡,由皇后所出的太子與皇子們互相攻訐,造成李世民幾乎試圖自殺的痛苦。

白目的弟弟、機車的后妃,是唐代太子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尤其皇后不是生母時,太子們更是艱難,李世民的曾孫、太子重俊甚至揮軍攻打玄武門,試圖以兵變除去皇后,行動失敗後、自殺身亡。在他之後的數十年,另一個太子在父親病危之際,發動政變,成功地除去皇后、順利登基,從他之後,近百年的時間,唐代沒有皇后。

但是太子們的苦難並沒有結束。
太子可以辭職嗎?

太子真正的職權,只有在皇帝賦予他「監國」責任的時間內可以代替皇帝處理國政,但是這些國政也是有權限的,所謂的「大事」仍然必須請示皇帝。監國並不是一道命令下了之後,就可以無限制地監國下去,有時只有短短的幾個月或者一兩年,因此,太子真正能夠實踐他政治抱負的時間很少,或許以現代的說法,算是一種「留守內閣」的形態,大體上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其他更多數的時間,太子多是朝廷禮儀上的擺設,皇帝真正徵詢他意見的時候不多,雖然也能夠勸諫,但聽進去的時候也不多,要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暗暗地處置,以免與皇帝的命令牴觸。即便如此,太子的舉動還是會受到所有人的放大檢視,娛樂活動會被認為德行有虧,但是都不出去娛樂又有可能被皇帝認為文弱無能。

尤其是底下還有不識相的弟弟在那邊靠北的時候,真的有多賭爛就有多賭爛,這種感覺就像佔了個屎缺還被人家靠北說爽兵,我相信所有的太子都有動過以下這個念頭: 爽你娘親啦!馬的你有種你來坐坐看啊!!!o(〒﹏〒)o



最慘的是,太子是不能辭職的,一旦辭職,就表示你德行有虧、能力有差、腦子有洞,從此黑掉不可能再翻身。

可是呢,就因為你當過這個屎缺,就表示你曾經具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不管是皇帝、新的太子或者其他想鬧事的人,都會覺得必須防著舊的太子,所以接下來的半輩子也會永遠心驚膽跳、恨不得躲進深山裡。

最慘的是,就算舊太子掛了,舊太子的後裔還是會被視為有力的皇位角逐者,弄不好就會被通通洗掉。


這是非常有名的唐代壁畫禮賓圖,左邊三個是唐的外交官,右邊三個是外國使節,他們為什麼會出現呢?因為太子gg了。



因此,不管再怎麼屎缺,太子們還是要硬著頭皮幹下去,期待著熬到老爸死掉、自己當家作主的那一天。(喔,而且這種希望還不能公開說,皇帝會覺得你不孝至極,直接就被殺了)

由此可知,太子是穿越中的屎缺,諸位千萬要慎防!

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 .........「學生自主學習計畫」

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 .........「學生自主學習計畫」

認真面對學生「適性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教材與教法。假如我們有能力針對不同特質的高中生,發展出各自所需要的教材與教法,只要在社區高中內針對每個科目,各自進行學科能力分組教學,即可給予不同學生所需的教育。如果硬是用明星高中製造「精英學生」的光環與假象,把他們跟不同背景的學生隔離,只會培養出更多死讀書的學生,不可能培養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具體作法:

1. 專業課程生活化,強化學生3品5力培育。
2. 適性課程開發
3. 創意課程
4. 建立學習互動式學群
5. 基礎課程革新。
6. 基本能力精進方案
  a.加強品德教育
  b.基礎課程實力探測
  c.教師教學研討社群
  d.自學空間E化教室建置
7. 教師開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之課程設計
8. 教學助教培訓
9. 積極性補強教學
10. 空白課程自學輪值助教導入
11. 同儕課業精進競賽
12. 學習預警輔導
13. 自學空間評估與教材導入
14. 建置具科學發展性之數位課程。

學生就在你這樣認真的態度下找到堅持的力量

將良品率預定為85%,那麼便表示容許15%的錯誤存在
            ——質量管理大師菲利普·克勞斯比

教學中如果設定本來就會有人對於課程無法參與或是不感興趣
那這樣的課程就注定失敗
如果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學習
那麼
你會利用更多時間設計課程
你會集結夥伴一同努力
你會找尋每個孩子都能參與的方式
你不會放棄每一個發言
你不會看輕每一個想法
你不會遺漏每一個表情


學生就在你這樣認真的態度下找到堅持的力量

頭前溪的故事:第一篇:愛新竹請從親水開始

頭前溪對大多數新竹人來說,或許只是記在腦中的一條溪流名字而已,沒有特別的印象。有很多新竹人,一輩子都沒有親近過頭前溪,如果真正了解頭前溪對新竹人的重要,大家一定不會如此忽視它的存在。

 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從小在頭前溪畔長大,即使在唸了大學,放假回到新竹市,他還會騎著腳踏車到舊社頭前溪畔的河堤上看夕陽。
可能大家不知道,李遠哲院長的父親李澤藩是新竹師院美術系的老師,他對同學的好是有名的,系上有幾位同學住竹南,時常為趕最後一班車,李澤藩老師會騎腳踏車載著同學到火車站,當時的南大路還是石子路,自行車上載著一位同學,從師院騎到火車站,非常辛苦。


李澤藩也教過小學,在夏天他會帶全班同學到頭前溪游泳,為了學生的安全,他會指定一條界線,同學們只能在線以內安全區戲水,而他自己就站於線上,有時一站兩個小時。
 李澤藩老師對學生非常疼愛,對自己幾個小孩呢?根據李遠哲的說法,他父親對小孩的管教是非常嚴厲,李遠哲的幾個兄弟姐妹大家都非常怕他。
 李澤藩雖然對小孩嚴厲,但他每個假日一定帶著小孩子到附近溪流寫生,接近大自然,從小李遠哲跟著他父親跑遍新竹附近的名勝古蹟,在李澤藩這種教育下,不管是李遠哲兄弟姐妹還是他教過的學生,對於新竹這塊土地是非常熟悉,也可說從小就熱愛這片土地。

 李遠哲獲得諾貝爾獎的時侯,他把獎牌捐給新竹中學,他沒有送給台大,也沒有送給美國唸書的大學,原因在於他的根在這塊土地上,新竹是他的故鄉。

 這個故事是說,一位老師的作為,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李澤藩老師教育小孩從小就讓大家親近大自然,親近河流,在這種環境背景長大的孩子,不管長大後,到那裡,心中都存有一份對故鄉的懷念,這種懷念是無法切割,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人一旦與土地切割後,就沒有感情了,寶山鄉的故事,是個顯明的例子。小小寶山鄉總面積只有五十餘平方公里,建了二座水庫,二條高速公路,再加一條高鐵切過,靠近新竹市部分則早早被徵收成為科學園區,為了安置園區員工,再在鄉中規劃二十四個可建五百戶的大社區,鄉中水路田路已被切割失去功能,純樸農鄉已經不再純樸,賣土地錢來得快,寶山人賣土地賣紅了眼,但人跟土地切割後,就不再有感情,外地廢土垃圾人鄉,還有不少寶山人在擔任插旗的工作呢!

 上述兩件真實的事情,是要告訴大家,人跟土地的關係,是緊密的靠在一起,但讓人擔心的是,很多新竹市民,其中包括老師以及學生,大家竟然對頭前溪很陌生,不知道頭前溪的源由與新竹的關係,所以有人把垃圾倒到頭前溪岸,也有工廠把廢水倒進頭前溪,盜賣頭前溪的砂石等等,如果你對這條河流有感情,知道這條河流提供了五、六十萬人口的飲用水,提供了將近三千公頃稻田的灌溉用水,大家就捨不得去破壞它,會好好珍惜它。

 頭前溪是台灣的二十一條最重要的河川之一,雖然現在還算清澈,但是由於河岸住家的許多不當作為,頭前溪也漸漸發生問題了,河流跟人一樣,也會生病,人們不當的作為,會造成河流的枯萎,客雅溪的變成臭水河就是例子。
 客雅溪在過去不是這個樣子,詩人用「隙溪吐墨」形容早期的客雅溪,在日據時代,小學生們最喜歡到客雅溪出海口,看鰻魚,那時的鰻魚多到必須用特別的鰻籠裝著,整個河面堆著鰻籠一個接一個。現在新竹科學園區每天排進客雅溪十六萬噸的廢水,住在溪岸的新竹市民,也真能忍受,在我個人的看法,誰要是把我家門前的小溪變成臭水溝,我不會不說話,誰讓我天天聞化學味道,我會起來反抗,但是新竹人很奇怪,都已經檢查出身體血液有問題了,大家還是不吭一聲,這種作法不只是鄉愿,還會害了自己子孫。

人們必須學著去愛這個環境,學著人水永恆的相處之道,多到山間水邊走走,跟大自然接觸,乘著來得及的時候,從教育下一代開始,培養我們的下一代,不再像我們這樣無知,培養他們成為一位有知慧 、有認知,有行動並能擴大影響,讓整個社會走向健康、祥和的現代公民。

 要改變行為,一定要從改變態度著手,這個責任落在老師們的身上,把學生帶到河畔,讓同學們親自體驗溪水的清澈,讓學生們看魚貫往上游爬的小螃蟹,或是到溪邊撿拾一塊本土小玉石(新竹是北台灣本土玉石最多的地方),人有了感動,才能改變價值觀,了解自己所做每件事都會對環境產生什麼影響,然後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環境問題才能解決。

 身為新聞記者,原以為透過媒體的報導,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現實人們汲汲於賺錢營生,就跟很多老師一樣,都不大看報紙,何曾有機會去面對大河,欣賞頭前溪之美,唯有從教育著手,從我們的下一代開始,所以我願意把我對頭前溪的所見所聞,以一種較軟性調的手法寫出來,也希望老師們跟我一樣,會慢慢喜歡上這條哺育新竹、灌溉新竹的生命之河,同而引領小朋友們對頭前溪有一個從新的認識與喜愛。

圖說:頭前溪受傷害很嚴重整條溪連一個大石頭都找不到被賣光光了才有大峽谷地形的出現。

製作草莓DNA雞尾酒

化學版 Let It Go

古埃及人如何運送金字塔石塊,謎底揭曉了?



撰文|Janet Fang
編譯|柯宗佑


此為傑胡提和闐墓中描繪運送雕像的概圖。圖中,站立在雕像腳邊的人正在倒水,弄溼車子前方的沙。 來源|Wikimedia

古埃及人搬運巨大雕像或運送重達2.5噸的金字塔石塊時,一向以滑車當載具,一路運過整片沙漠,不過當時沒有任何現代機械輔助。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只要將些許水份混入沙中,再施用於滑車上,就能有效降低摩擦力,而古埃及人正是靠著這項妙招,才將所需人力砍至原先的一半。

堆沙堡時,我們不會只用乾沙來堆,而是要加點水,沙粒才會牢牢相黏,沙堡才能屹立不搖。在沙地上運物時,同樣得灑點水,方能讓沙粒相互黏合,以使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力下降。

任職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丹尼爾.波恩(Daniel Bonn)率領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在盆子中分別裝進乾沙與溼沙,再以滑車於其上拖物,企圖測試摩擦力大小。滑車在乾沙盆中移動時,車前會形成小沙丘,阻礙車子移動。當乾沙加水形成溼沙時,所需拉力及受到的摩擦力就減少了;而當水越加越多,沙團越來越結實後,車前的沙丘也越來越小,直至消失殆盡。

實驗結果顯示,滑車所需拉力與沙粒結實程度彼此相關。沙子混入水後,裡頭會形成毛細水橋(capillary bridge),而其中的小水滴會像膠水一樣,把沙粒黏在一起。若水量控制得宜,溼沙會比乾沙結實一倍,讓滑車更容易在上面移動。

波恩向《華盛頓郵報》表示:「我非常意外,原來所需拉力可以降到這麼低,少了50%。也就是說,埃及人如果在溼沙上拖物,只需要一半的人力就夠了。」下圖中即為實驗室用的模型:左邊是在乾沙上拖滑車的情形,車前有小沙丘,右邊則是溼沙,車前並無小沙丘。



不過,這跟堆沙堡一樣,加太多水絕非好事。要是水量過飽,原本提供黏著作用的毛細水橋會凝成一團並逐漸消失,讓沙子的結實度下降,導致拖行物體的摩擦力增加。波恩表示,這是個微妙的平衡:「既不能用乾沙,也不能用過溼的沙。要維持最佳比例才行。」最理想的比例,大約是倒入沙子總體積2%到5%的水。

事實上,這項研究結果早就展現在世人眼前了。傑胡提和闐(Djehutihotep)的墓中有一幅圖畫,上頭畫著一名工人站在拖著巨大雕像的拖車前,朝沙地上倒水的動作,而拖車則是一塊邊緣上翹的大木板。波恩說:「在埃及學家看來,倒水是淨化儀式的一部分,且從未以科學原理來解釋。」



資料來源:Mystery Of How The Egyptians Moved Pyramid Stones Solved IFLS [May 5, 2014]
研究論文:A. Fall, B. Weber, M. Pakpour, N. Lenoir, N. Shahidzadeh, J. Fiscina, C. Wagner, and D. Bonn. Sliding Friction on Wet and Dry Sand. Phys. Rev. Lett. 112, 175502
譯者:柯宗佑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原刊載於台大科教中心 CASE press

[偶像劇裡的數學] 擇偶的最佳策略:給【徵婚啟事】中隋棠的建議

作者 / 林澤民

人生的旅途中,適合擇偶的年齡是有限的。在這段期間,妳無須登【徵婚啟事】都可能陸續遇到好幾位適婚的對象。雖說女人二十一枝花,但太早結婚,難保白馬王子在婚後才出現,只能恨不相逢未嫁時;而太晚結婚,又怕使君已有婦,顧影徒嘆陌上花開遲。假如妳在同一時間只遇見一位適婚對象,而必須決定是否許諾終身,那麼是否有一種策略能夠讓妳有最大的機會「撿到」最佳的對象呢?

說「撿到」,是因為這個問題的數學結構,類似於在一條小徑上散步撿石頭:規定只能撿一顆,不能丟棄再撿,也不能回頭再撿。那麼要如何才能撿到最大的石頭呢?這個問題,提供了與擇偶問題相同的困境:撿得太早,怕前面還有更大的石頭;太遲,怕已經錯過了最大的石頭。面對這個困境,出手的時機便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問題:如果預先設定一段觀察期,在此期間只觀察而不出手,而在其後則當機立斷見好就撿,那麼觀察期應該多久才是最適宜呢?數學上,這是一個極大化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將觀察期設為未知數,用這未知數來計算撿到最大顆石頭的機率,也就是把得手機率作為觀察期的函數,然後求出讓此函數有最大值的觀察期。

假設小徑為一條長度固定的線段,而石頭的位置呈現統計上的均勻分配,數學家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是:在大約前1/3=0.33333的路段上,仔細觀察石頭的大小,但不要撿起任何石頭。過了這一段觀察期,記住所看到最大顆石頭的大小,繼續前進。此後,一旦看見一顆比觀察期間最大石頭還大的石頭,要毫不猶豫地撿起。如此,則在路徑的終點總結清算,妳撿取到最大顆石頭的機率為最大。 當然,妳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再也碰不到更大的石頭,因此只好在路徑的盡頭撿起最後一顆石頭。這個策略只保證妳撿到最大石頭的機率為最大,它不能保證妳一定撿到最大的石頭。

更精準的計算顯示,如果路徑甚長因而石頭甚多,則最佳觀察期為整條路段長度的1/e=0.36788。這裡e=2.71828…是所謂納皮爾常數或尤拉數(Napier’s Constant or Euler’s Number)。這機率比1/3還要略為大些。根據這個策略,撿到最大顆石頭的機率恰巧也趨近於1/e=0.36788。相對而言,當石頭數目為n,隨機撿取能撿到最大顆石頭的機率為1/n。 當n很大時,1/n趨近於零。這個策略能夠達到1/e的得手機率是相當令人驚訝的。

回到擇偶的問題,假設男性的適婚年齡是25-40歲,有15年的擇偶期,則最佳的擇偶策略是在30歲以前不要結婚,只注意觀察25-30歲這五年間所遇見的可能對象;30歲以後,一旦遇到更好的對象,不要猶豫,立刻結婚。女性的適婚年齡也許早些,算20-35歲的話,則25歲前不要結婚,要等到25歲後再當機立斷。依此策略,不論男女能夠「撿到」最佳另一伴的機率會比1/3稍大些。在這最佳擇偶策略下,如果在觀察期錯過最佳對象,那也只能說是沒有緣份了。

數學家 Frederick Mosteller 在Fifty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Probability一書中解此題時,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選擇過程中共遇見四個對象,以 1/2/3/4 代表等第,數目越大越佳,則依遇見的順序,共有24種可能情況:
1432* 2431* 3421* 4321
1423* 2413* 3412* 4312
1342+ 2341+ 3241*+ 4231
1324+ 2314+ 3214*+ 4213
1243+ 2143*+ 3142*+ 4132
1234 2134 3124*+ 4123


如果妳隨機選擇,則撿到最佳對象的機率是1/4 或6/24。那麼如果採用有一段觀察期的策略,得手機率又是如何呢?依觀察期的長短,我們可以檢視以下各種策略的良寙:
策略零:觀察期=0/4,亦即第一次遇見對象便立刻結婚。得手機率=6/24。
策略一:觀察期=1/4,亦即Pass第一個,此後一旦看到比第一個更大的則立即撿起,如未看到,則撿最後一個。根據此策略,上列24種可能情況中,有11種(*標示者)可以撿到最大的石頭,所以得手機率=11/24。
策略二:觀察期=2/4,亦即Pass前兩個,此後一旦看到比前兩個更大的則立即撿起,如未看到,則撿最後一個。根據此策略,上列24種可能情況中,有10種(+標示者)可以撿到最大的石頭,所以得手機率=10/24。
策略三:觀察期=3/4,亦即Pass前三個,撿起第四個。根據此策略,上列24種可能情況中,6種可以撿到最大的石頭,所以得手機率=6/24。

很明顯的,策略一是最佳策略,因為其得手機率=11/24為最大。此策略的觀察期(1/4)雖然不到1/3或1/e,但已是所有可能值中最接近的了。11/24=0.45833的機率則比1/e還大。當適婚期中遇見的對象越來越多,最佳的觀察期會趨近於1/e,贏得佳偶的機率也會趨近於1/e。假如妳估計會有n=10人來追求妳,Mosteller的公式顯示妳應該跳過前三人,從第四人開始,只要比前三人更好就立刻答應。如此,則撿到最佳郎君的機率將高達0.399,已經很接近1/e了。

這個擇偶最佳策略的解法假設妳沒有夢寐中的完美對象,如果有,相信妳在作選擇時會以這個絕對標準來衡量。這種情況還是可以用數學算出最佳策略,但那必須要寫另外一篇文章了。

歷史學家說荷蘭人船堅砲利,那打敗它的鄭成功艦隊又有多厲害?






提及鄭荷海戰,史家一般含糊言之,但曰荷蘭人「船堅砲利」;事實究竟如何呢?

船砲的裝備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舷側,相當於西方的Galleon(航行於大西洋上的方帆船),一種是集中裝在船艏,但是船舷會分佈其他較輕型的迴旋砲(swival-gun),相當於Galley(航行於地中海的划槳船)。

晚明以來戰船的裝備比較接近後者,例如戚繼光《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卷十二〈授器解〉當中給一號大船裝備的就是船艏兩門無敵神飛砲(每門千斤),船側大佛郎機(約200斤)八位、百子砲六位(40斤以下),二號大船船艏一門無敵神飛砲,船側大佛郎機六位、百子砲六位,以下類推。在揆一所著《被遺誤的台灣》中提到的鄭氏戰船只裝備兩門火砲,大概是指這種類型的裝備方式(太輕的火砲不計,只計算重砲)。


Bird’s eye view of Formosa-Tayouan-Taiwan and Dutch Fort Zeelandia 福爾摩沙-大灣-大員-臺灣與荷蘭人所建熱蘭遮城” by Blaeu –http://www.flickr.com/photos/bibliodyssey/8433409681/in/photostream. Licensed und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那晚明以來有沒有西式Galleon的舷側火砲裝備方式呢?其實是有。何汝賓《兵錄》卷十三:


「焚寇之舩莫如火,碎寇之舩莫如炮,大抵舩宜極新堅為佳,大固好,亦不必太大,隨海上雙桅皆可用也。將此舩下層左右約開銃孔,或三十處,或二十處,安置紅夷大砲,每門重二千三四百觔者,用一車輪架乘之,便於進退裝藥。此等大砲,每舩一隻或六門,或八門,左右排列;餘孔亦列千觔與五百觔之銃,必要五百觔為率者,方沉重不跳且送彈端直。至上層戰坪如用百子狼機等砲。大約一舩要兵百餘名,大小銃共五六十門,多多益善。」(粗體字係筆者所加)

這裡頭提到的舷側砲位不僅多達二三十處,而且遠比戚繼光所裝備的無敵神飛砲要重,兩千斤以上的有六到八門,剩下至少要五百至一千斤。重砲加上其他人員殺傷的迴旋砲等等加起來有五六十門。

而從其他史料中,我們可以得知上述這種舷側砲裝備方式不是紙上談兵。例如《熱蘭遮城日記》中荷方的一條資料,記述1633年鄭芝龍麾下的福建水師遭荷軍艦突襲後荷方的戰果報告;遭擊燬的「約有二十五到三十艘大的戰船,都配備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門大砲,以及二十到二十五艘其他小的戰船」(江樹生譯注《熱蘭遮城日記》第一冊,頁105)由於這是荷蘭人的記述,可以認為鄭式的火砲即便是以荷蘭人的標準來判斷也是真正的重砲(相對於人員傷殺的輕砲)無誤。

除此之外,清代還可以找到以下資料:


孫旭《平吳錄》:「偽總兵杜輝,福建人,善水戰,造飛船六隻,長十丈,闊二十尺,兩頭尖銳,安柁,中分三層,上中兩層左右各安炮位三十六,下層左右各置槳二十四,其行甚駛。本朝水師圍守水道,輝駕飛船,兩面放炮,衝出水圍,到衡州裝糧,複衝圍入,如是者不一次。」

這是三藩之亂時用在衡州洞庭湖上的船隻,雖是湖面,但由於原本在明鄭麾下的將領引入了大型海船,所以連同原本海上所用的載砲標準也一併引進了。「(吳三)桂以兩人(杜輝、林興珠)為帥,守洞庭湖,因為造海上鳥船,出入洪波大浪如平地,大小銃炮布列左右首尾,所當糜爛。」(佚名《平滇始末》)

這類鳥船、飛船使用的數量也不少,清軍在洞庭湖集結的鳥船至少曾多達160艘(《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六庚子),而萬正色從江浙出發要把明鄭趕出閩南沿海時帶了200艘鳥船(其中一大部分是從洞庭湖帶來的,見萬正色《師中紀績》)。

關於鳥船的砲位,陳良弼《水師輯要》是籠統的說「大鳥船,雙戰棚,兩層砲位各數十位。」

澎湖海戰時鄭清雙方艦隊的規模相對要小些,明鄭的砲船(38艘)、鳥船(54)、改作戰船的洋船(5)總共有97艘,而清軍鳥船才56艘。明鄭的砲船是怎麼裝備火砲的呢?施琅說是:


「每賊炮船安紅衣大銅炮一位,重三、四千斤在船頭,兩邊安發熕二十餘門不等,鹿銃一二百門不等。…查所獲紅衣大銅炮十二位,每位重有四、五千斤,炮子大者二十二、三斤,中者十七、八斤,次者十四、五斤。鉎(按:即鐵)銕大砲二位,每位重七千餘斤,用炮子三十餘斤。」(《靖海紀事》〈飛報大捷疏〉)

發熕的重量在五百斤,也就是說雖然明鄭把更重的火砲(四千甚至七千斤)安在船頭,但船舷兩側火炮的噸位也不小,至少符合「必要五百觔為率」的標準。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這種火力對荷蘭人管不管用?


Herport Albrecht Zeelandia 1669” door Albrecht Herport – Albrecht Herport: Ostindianische Reißbeschreibung. 1669. (Collection W. Michel, Fukuoka). Licentie Publiek dome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我們知道發熕大約是五百斤重,發射的鉛彈約重四斤(見鄭若曾《籌海圖編》卷十三〈銅發貢〉),也就是大約5.3磅。其實這比打到荷蘭船隻上的火砲彈沒重多少,而且看來明鄭許多船隻的火砲彈重並不到這個水平。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卷四頁463:


「…那艘備有20門大砲的快艇’s Gravelande號,於離開此地航往基隆以前,跟那艘遭遇不幸的Hector號以及Maria號一起對中國人的戎克船作戰,她的船尾被敵人射了很多箭,她的船殼也被敵人用很多4磅和較小的砲彈射擊,但大部分的砲彈都彈回去了。…」

20門砲的快艇並不是荷蘭最大的船隻,根據明鄭抓獲的荷蘭俘虜所供稱,荷蘭援軍艦隊中「最大的船有人員九十到一百人,配備36,或37,或40門砲,比較小的船有人員六十到七十人,配備28,或24,或20門砲」(《熱蘭遮城日誌》卷四頁677),而比發熕等級稍遜的火砲對小船的效果尚且如此,無怪乎荷蘭人無視明鄭戰船。

當然明鄭還有安在船頭的三、四千斤甚至七千斤巨銃,彈重在24磅甚至40磅以上,這等火力要破壞荷蘭船隻應無疑義,但是由於華人對火砲的信仰而有使用上的限制。楊英《從征實錄》十二年戊戍(一六五八)八月十四日:


「此靈熕重萬斤,紅銅所鑄,係外國夷字。…容彈子二十四斤,擊至四、五里遠。祭發無不擊中。揭中頑寨並門闢虜炮城俱被擊碎,遠近聞風,俱云神物,後送歸藩,多助效靈。」

以及郁永河《裨海紀遊》〈鄭事逸事〉:


「然龍熕有前知,所往利,即數人牽之不知重;否則百人挽之不動,以卜戰勝,莫不驗。」

以上兩條都提到了使用靈熕之前要拜拜占卜等注意事項。於是在對付荷蘭人時就發生了慘劇:


「國姓有兩艘特別的戎克船,在這兩艘戎克船上有四門大砲,這些大砲被他們當作神明那樣供奉,這兩艘船每次都一起上陣對我方的船隻作戰,但那些大砲都不准發射,使他們非常傷心,因為他們每次擲籤(lot)求問可否發砲時,掉落下來的結果都是禁止並勸阻他們發射大砲。」(《熱蘭遮城日誌》卷四頁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