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瓜的語言故事】英語不是用表音文字記的嗎?



以前我們聽老師說:拉丁字母是表音文字。但是學英文的時候卻似乎不是這樣,一堆字不照拼字發音,decide 和 decision, 3個 i 念法都不一樣。


英語用拉丁文字寫成,但真的表音嗎?
圖片來源:http://images.wisegeek.com/english-dictionary-entry.jpg

況且,不要說我們外國人了,連英語母語者從小到大都一定會經驗過「拼錯」。如果拉丁字母真的是表音文字,那麼念什麼就拼什麼,怎麼會出現「拼錯」這種情況呢?難道拉丁字母不是表音文字嗎?

沒錯,我們所認知的「拉丁字母」-也就是ABCD,確實是表音文字。因此無論學習德文、西班牙文、還是波蘭文,只要是用表音文字寫成的語言,我們就算看到不認識的字都能大概猜想到它的發音。很久以前的英文也是這樣的,寫 i 就念「一」,寫 e 就念「ㄝ」,所以 time 就念成「踢妹」;foot 兩個o,念法就是長長的 o;feet有兩個 e,就是念長長的 e。夠簡單吧!

14世紀開始的數百年之間,這些母音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搬家」,就像下面的圖所示:剛開始是一些有重音的長母音開始變成雙母音,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口腔是一個固定的空間,就像小小的台灣島一樣,這些母音搬到別的地方,那麼原來住在別的地方的人就會被擠壓:要嘛他們看到別人搬走、很開心地搬去;要嘛他們住的地方被擠壓、沒了,畢竟空間有限。而回到語言上來看,這些字可能因為一些母音改變、開始重疊到其他母音,出現許多同音字。因此,別的母音受到了壓迫,也得跟著搬家。就這樣一個趕一個,最後每個母音就都改變了自己原來的發音。


唉呀呀!英語的母語從14世紀就開始搬家,搬到現代都對不上原來的字母了;圖為母音大遷移的變化順序一說。

但原本住得好好的,幹麻搬家咧?而且我們說他們以「驚人」的速度搬家,以語言變化來說,英語的母音搬得簡直飛快。大家還記得他們開始變化的14世紀開始,歐洲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聰明的你可能想到答案了-對,就是黑死病!在那個遙遠的時代,文字是特權階級的奢侈,文字記錄的也就是當時上層階級所說的英語。原來在那個時候,各個階級的人的發音是不相同的。然而,因為黑死病,一來就造成英國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階級大洗牌,發音也開始混雜-先從幾個母音移位開始,接著原本居住的母音也被迫搬家,像食物鏈一樣一個咬一個,促成了這一場世紀級的母音搬遷。

那時,還有另一件大事,也促成了這個結果,也就是「印刷術」。要是當時沒有這項技術,事情也還有轉圜的餘地-畢竟手寫資料有限,只要更改拼法就好了。偏偏當時活字印刷出現,恰巧在黑死病流行、母音搬家的幾個世紀,印刷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英語的拼字也逐漸定型。印出去的書,有些字途中改了拼法,有些字卻沒有;在這樣紛亂的時代背景下,英文的「拼字」和「發音」開始漸行漸遠,等到近代拼法定型時,兩者之間已不再是單純的一對一關係,o 可以不念歐,a 也可以不念阿,e 可以念大開口、小開口、也有輕輕念個ㄜ的,有時候還可以不發音,真是搞死我們了。

這就是英語史上著名的「母音大遷移」。不,你心裡該不會跟我一樣想著,要是我們學的是那時的英語就會好多了?千萬別衝動,當時的英語還留有像拉丁文那種複雜的格位,還有許多陌生複雜的語法,我們還是乖乖 learn (modern) English 吧!